•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黑龙江高校

走基层秾李夭桃灼灼其华 跻峰百嶂虚怀若谷

时间:2016年06月15日 信息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李峰,男,博士/教授,2001、2004年分别获得哈尔滨理工大学铸造专业及材料加工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塑性加工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2008年3月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模具方向)任讲师,200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2年晋升教授。 

          李峰自担任教师工作至今已8个春秋。课堂上他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工作中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同事,生活里他是学生的好兄长、同事的好搭档、同学的好伙伴。他深知,如果没有导师的教诲、父母及家人的理解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自己再努力也难以取得今日的成绩。他忘不了多年来奋斗历程中的艰辛、坎坷及岁月的磨砺给予自己的宝贵财富——理智与成熟。

关于过去:饮水方知开源不易

  李峰出生在齐齐哈尔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在企业单位工作并曾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尽管一家4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但父母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使得李峰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儿时拾煤渣的生活经历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1997年9月,经历了寒窗苦读的李峰踏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校门。入学后,大学生活对他来说是简单而愉快的,他非常喜欢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方式,因为其有别于高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来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对于自律性较强的他来说,可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梅花香自苦寒来,4年大学的学习生活经历,既奠定了他扎实的学习基础,又培养了他浓厚的钻研科研的热情。他连续多次拿到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在班里他成为除了班级干部以外的第一名学生党员,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学院硕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期间,他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深折服于导师面对困难时的淡定,通过奇思妙想解决难题而表现出的睿智和从容。尽管当时研究生毕业工作相对好找,但他有了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在考博过程中,他以高出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跨专业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塑性加工专业。

  入学后他深深体会到了专业之间的现实差距,开始学习时非常吃力,连最基本的专业概念都把握不好,本领域常用的基本造型软件和模拟软件也都未曾接触过。他只能跟着本科生、硕士生一起上课恶补专业知识。他从查阅资料入手,利用一切时间查阅了近20年百余篇外文专业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各种软件设计原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完全进入了角色。在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他先后参加了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低压增速风洞打压过程中的应变测试、汽车排气管及前桥内高压成形等近十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更锻炼和提高了他的科研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以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大门值班人员早上基本都是被他叫醒的,有一次他5:00就去研究室,外面还下着雪,值班人员告诉他办公楼规定7:00才能开门,无奈他就站在门外零下十几度的雪中等了1个多小时,值班人员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给他开了绿灯。坚持和执着,使他在导师同届4名学生中第一个顺利通过答辩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关于现在:人生再勤不索何获

  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他凭借从事科研工作锻炼出的功底、认真的性格及不懈地努力,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新开设了“快速成型技术”、“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和“塑性成形新技术”等多门专业前沿课程,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的了解及认识,接触到一些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新动态、新知识,开阔了视野。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相对刻板的纯理论教学传授专业知识接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他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所具有的“机械特征与材料色彩”相结合的特殊性,从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通过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和与同事研讨,及时调整教学大纲脉络,重新修改、补充并完善新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讲授内容,枯燥的理论公式通过图形的显示则变得直观,乏味的定理通过动画演示则更显生动,晦涩难懂的工作原理通过生产现场的视频录像则更易理解。

  他在教学中把典型范例甚至是相关人物所发生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介绍给学生,如古布金提出最小阻力定律怎样被后来的学者们推翻并推动塑性理论的发展等等,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专业知识产生的背景,还培养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判性思维,探索了研究型学习方法。他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成果进行评教,及时征集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对这些建议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分析,在授课过程中针对相应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他主张与新教学大纲相适应的专业教材改革,所主持编写的《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教材是“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系列教材之一,经出版后调查表明,除主编及参编院校外,全国有10余所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选用了此教材。次年初出版社进行了第二次加印,该教材于2012年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术报告及课后交流等形式,为本专业学生介绍了航空航天领域新发展、轻量化成形新趋势、材料成型新工艺等科技知识,明确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向。特别是给2008级本专业毕业生所作的专题报告《最后一课》,以杰出人物为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利实现角色转型并早日适应工作岗位。

关于未来:辛勤施教玉汝于成

  李峰在出色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他常对学生说,科学研究要不畏困难、敢于吃苦、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成功往往就在最后一次失败的基础之上。2009级霍林超、徐鹏等同学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想参加比赛。但不知道如何选题及开展相关活动。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悉心指导,包括模型的提出、设计方案的修改、实验出现问题的解决,甚至包括最后学生答辩的PPT,他都要亲自帮着修改多遍直至满意为止。作为指导教师的他带领霍林超、徐鹏等同学参加了黑龙江省首届大学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基于增材原理的鸟巢模型制造技术”获得一等奖。

  材型2012级本科生刘训达同学从大二开始就加入了他所在的课题组开展了一些科学研究活动,科研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在李峰的指导下,刘训达所设计并研制出的“基于径向旋锻的齿轮成型装置”获得第二届“东沪杯”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刘训达在校期间以署名第一作者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期刊《汽车工艺与材料》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16年即将毕业的刘训达获得了东北大学硕博连读的保送资格。

  李峰自任教以来,先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8届共计62人,其中15人次获省、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2人获得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资格,30余人进入中航集团、联想、美的等知名企业工作,他本人也被选为2011年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他先后带领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镁合金青年学术会议、第三届国际新成形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与业内学者进行了广泛地深入交流。科研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经常是一边鼓励士气低落的学生们,一边亲自带头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失败的次数已无法计数,但重新站起的喜悦也增加了前进的动力。自2011年起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已经有5届共计12人,目前已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的3届共8人,共发表SCI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3项;其中,6人获研究生科技活动先进个人,5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获校优秀研究生,2人分别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免)和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还是青年教师的知心朋友,学院年轻教师在评职、投稿、读博士后等方面寻求经验时经常主动与他交流,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爱,无处不在。一天中午他在南区食堂吃饭时,路上看到学生正在给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募捐,他掏出随身的200元钱放入捐款箱,没有留下姓名,但留下了祝福学生早日康复的话语。他所带的一名研究生因身体免疫力低下,需要在家调养较长一段时间,他通过电话、微信、QQ等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不但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决心,还及时帮助他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这名同学没有因为不在学校而耽搁了学业最后顺利毕业。他常说,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业上既要认真负责,生活上又要关心爱护。课堂上他与学生是师生,生活中他是学生的好兄长。

关于经验:注重细节敢闯敢拚

  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李峰思维活跃、敢于创新、锲而不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刻苦专研及创新能力。他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在创新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他所率领的课题组围绕金属特种塑性成形、轻量化成形等领域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长期探索、实践与积累,先后提出或发明了转模挤压、连续变通道直接挤压、交替挤压、错距挤压、变阶面模块化挤压等系列金属挤压新技术,并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及特色。课题组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用于复杂构件成形中金属变形流动及应变分布的定量测试手段——套环螺纹法,解决了盘类件模锻成形规律模块化分析的表征问题。创造性地将智能材料的代表之一——磁性液体作为传力介质用于板材加压成形,该液体在磁场加压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固态、半固态和液态等常用传力介质的综合优势及特点,促使板件成形质量及性能的同步提升,目前该技术正用于航天某型号异形整流罩的试制。

  李峰先后主持以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省教育厅、省博士后基金、市基金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自2008年工作以来,在Mater Design、Mat Sci Eng A、Mater Lett、Comp Mater Sci、JOM、Int J Adv Manuf Tech、Mech Res Commun、J Strain Anal Eng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16篇(不含双检);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16项;编纂著作2部。分别获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一等奖各1项;入选2011年校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2013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荣获校第二届“青年五四奖章”、第十一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第十四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李峰在业内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担任Nano Energy(10.325)、Mater Design(3.501)、Int J Adv Manuf Tech(1.458)等20余种国外期刊和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SCI)、《航空学报》(EI)、《工程力学》(EI)等近10种国内期刊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浙江省、北京市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吉林省、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性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精密锻造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精密成形工程》编委。

关于经历:五味杂陈笑对生活

  2007年底,李峰获得了博士学位,隔年到长春一汽轿车有限股份公司技术部任职,负责高强钢热成形(汽车前后保险杠)生产线的筹建工作,享受高级专家待遇,公司为他提供了两室一厅的已装修住房。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以前忽略的家庭琐事提上了日程,上班不久女儿呱呱坠地,爱人在哈市平房区一所中学任教,岳母身患多种老年疾病,这些实际困难无不给他平添了很多牵挂并感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他产生了放弃一汽轿车有限股份公司的优厚待遇回哈尔滨工作的想法。如此,便可以承担起照顾年幼孩子、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一汽轿车有限股份公司工作2个月后,他又回到阔别4年的母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回哈工作后,因为无房暂住岳母家,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既要帮助爱人料理年幼的孩子,还要陪岳母去医院看病、开药,近5年来岳母每年至少要住院2次,每次住院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时间一晃6年多,在他和爱人的精心照顾下,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岳母的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可李峰的身体却因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患上哮喘和神经衰弱等疾病,爱人也因脑血管狭窄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常年依靠药物调理。

  岳母家住在平房区,路途遥远,车行不便,上下班坐车通常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一天下来人累得快要散了架。一次天降大雪,尽管做了精心准备并全副武装,可他还是用了近3个小时才回到家中,虽身着棉服却依然被冻透。为了保证上课时间,他经常要披星戴月地早出晚归。回想起那个时候的困境,他确实感到了些许无助和烦躁。尽管如此,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初衷,教学、科研和家庭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公园、电影院和旅游场所在他的印象里渐渐淡漠,孩子吵着让爸爸带她去公园或去看电影,李峰也只能对孩子愧疚地一笑。终于在2015年国庆节陪夫人和孩子破天荒地看了场《港囧》,距上次看电影已有12年的时间了。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热爱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他喜爱文学,处事乐观,性格豁达,上学期间撰写的《父亲母亲》、《盛盐的容器》、《自助者天助》、《心事随风》、《第三层楼房》等文章相继在哈理工校报、哈工大校报上发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还兼任校第二届青年教师联谊会副会长。在学校2012年首届七人制教工足球赛中,他作为材料学院代表队的主要成员参加了比赛并为学院捧回了冠军杯。

  在被采访中,他感慨道:“在高校多年的求学及执教生涯值得细细品味,失败中有铭记于心的教训,成功中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所收获的宝贵财富。蹉跎岁月永驻美丽的记忆银河之中,世间的沧桑镌刻着步履的印迹,人生的百味使我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带着踌躇满志的希望和梦想,我将满怀信心向着下一段美丽的人生历程扬帆远航。”

上一篇:多家媒体报道我校举行黑龙江省首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下一篇:学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项目化”工作推进会
(作者:佚名 编辑: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