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黑龙江高校

走基层男儿有志不等闲 躬身支教慰少年

时间:2016年05月25日 信息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马涛,中共党员,生于陕西农村的阳光男孩,应用科学学院14届本科毕业生、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保送硕士研究生,哈理工首届研究生支教团——黑龙江省首支服务基层贫困县的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身为特困生,马涛同学物质贫困,但精神却从不匮乏,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他,集主要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奖学金、自强自立先进、科技标兵于一身。

本科毕业时放弃大城市优厚待遇和户口,毅然选择研究生支教团,赴国家级贫困县泰来开展志愿服务。支教服务期间,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七彩课堂建设,坚持家访30余户,发起“情系泰来,关注风沙儿童”的爱心募捐活动,针对当地饮用水安全开展“爱心水杯”计划,建立理工图书角,注入新图书100余册,积极争取团组织和社会力量支持累计捐助物资50000余元,受益学生人次达800余次。他的事迹和活动开展情况先后得到了中国青年网、人民网-人民论坛、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中国教师人才网、泰来县教育网等媒体报道20余次。

不畏生活艰辛 坚定理想信念

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和有志的男儿

马涛于1990年10月出生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陈家堡村。家中现有父亲、母亲、姐姐(已出嫁)和他共4人。父母皆为农民,无工作,没有技术手艺,常年在家种植果树(桃树),捎带养些家禽,以维持家用和供其上学。近几年由于气候反常,再加上虫害严重,果树收成大减。由于地处偏远山沟,每年的水果都需要用电动山轮车拉到10公里以外的市场去卖,早上三点起床去市场占摊位,顶着烈日一买就是一天,晚上五点多再回去上地里摘桃子,担桃子,装车,风雨无阻。尽管卖价不高,再加上没有工作,父母不忍心看着果子烂到地里,日复一日,一干就是两个多月,这样年复一年。从高一开始到现在,每年的暑假,他只要一考完试就早早回家帮忙,好让父母可以减轻负担,得到些休息的时间。暑假里摘桃子,担桃子,给果树打农药,骑车上市里卖桃子……开学时黑黝黝的皮肤总让同学以为他刚从非洲回来。父亲有一年过年开玩笑的说:你过年其实可以不用回来,家里也没啥活,但是暑假必须回来卖桃子。他哈哈一笑,却疼在心里,记在心上。

由于长期的没日没夜的干活,父亲患上了视网膜脱落,右眼几乎接近失明。2013年11月,又被检查出来得了“肾出血热综合征”,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治疗,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一到忙季,家中只有父母两人,繁忙的体力活也让母亲落下了骨质增生、内风湿和妇科疾病,一直靠贴膏药减缓疼痛。家中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虽然有的时候父母不愿意让其知道,但是其却看在眼里。上大学后,花销更大了。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其选择了贷款上学,并一直坚持打工赚钱贴补自己零用,发传单,促销员,街道举牌宣传、家教等工作都是家常便饭。他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积极向上。生活中,他勤奋节俭,省吃俭用;学习上,名列前茅,脚踏实地;学生工作上,认真负责,敢于创新;思想行为上,坚决拥护党的决议,响应党的号召。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修养。在政治思想上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成为学生中思想认识上领头羊。通过大一一年的努力,得到老师和班级同学的一致肯定,并在全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因为他的优秀表现,成为班级第一个中共党员。

心怀脚踏实地 胸中装着集体

争做青年学生的榜样和勤务员

进入大学后,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的他勤奋学习,帮助他人。开学抱书挨个寝室发课本,期末的时候组织班里学习优秀的同学开设答疑小组,为同学考试划分重点,印发复习资料……这些工作对于他来说在平常不过了。从大一到大四,他坚持始终如此,吃亏是福,少说多做是他平常爱说的一句话。

在服务好班级同学的同时,他毫不犹豫的加入校团委大学生讲坛、学生部(处)助理员办公室以及院理论研究会。尽管学生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却乐此不彼。曾近多少次都是起早贪黑,饿着肚子工作,但却没有丝毫怨言,并且尽职尽责,不懈努力。在学生组织三年时间的锻炼,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充满稚气的小部员,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组织团学活动,协助校团委老师、以及组织指导老师处理各项问题的工作能手。不管是组织策划团学活动,还是沟通协调各部门工作,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对待,做事及时不愿拖拉的他总是最好最快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他先后组织策划了大学生讲坛15周年庆祝系列活动,邀请到众多知名嘉宾(盲人杨光、中国发改委常务理事,职来职往特邀嘉宾雷明、双语主持季小军、中国万网总裁鲁众、新浪HR申晨等)做客理工;策划举行了哈理工首届 “永远跟党走——五四献礼”理论研究会大型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协助学生处老师完成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自强,自立,感恩”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儒苑英才奖学金颁奖典礼等工作。结束支教后,作为在校研究生成为校团委书记助理,协助书记处理全校共青团事务。2013年12月,在我校2012-2013年度表彰大会做为全校优秀获奖学生代表发言。

2014年5月4日,在校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责任·使命”主题团日大会上,他作为优秀青年学生代表发言。他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能力收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其突出的综合工作能力得到了学院以及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成为学生干部团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先后获得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志愿者、校级“三好学生” (两次)“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寝室”等荣誉称号。

光彩耀眼的背后是吃不好,睡不实的辛勤付出。尽管如此,他却苦并快乐着,不曾懈怠,奋勇前行。

刻苦学习专业 钻研学术研究

做科学的痴者和发明创造的能手

进入大学后,他迅速明确自身的身份定位,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学习好自身的专业。在学校中担任许多学生干部职务,因此几乎每天都处于忙碌中,有时候课程会被落下,有时忙到很晚很晚甚至通宵都必须工作,为此寝室阿姨都已经对这个整天处于忙碌中的学生十分熟悉了。但马涛同学从不轻易放弃、不喊苦叫累,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他要求自己工作再忙也必须把课程学好,这是学生的本质工作。没有时间就挤时间,他每天忙到很晚,当寝室同学准备睡觉时他才开始看书学习,早上很早就起来把自己刚刚落下的课程补上。有时学习实在太累或太困就在桌子上趴一会,但从不上床,他怕自己一上床就睡过去了。这样的生活很累很苦,但马涛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他说:我要是放弃,那首先是辜负了父母、领导和老师的期望,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短暂的青春允许我去浪费。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2次、三等奖学金4次。

在坚持专业学习的同时,他热心研究创造,与相同的兴趣爱好的热爱科学的青年走在了一起。他结识了一群和他一样热爱科学的年轻朋友们,并在他们的鼓励下,申请加入了实验室。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之余,他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项目的学习中去,很快便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大二时,他便跟随团队申报了校级创新型实验《基于高探测优值热释电薄膜结构设计与表征》,为了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他讲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项目研究中。近一年的忙碌和实验,尽管失败不断,但是他们不认输,不气馁,一同进步,一起成长,最终将实验顺利结题。这次实验的成功,让他在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同时,他还参加了哈理工首届物理仪器演示实验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连续的成功让他更有信心,对科研更加热爱,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先后以第二作者参与申请《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已受理);以第二作者申请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报警拐杖》国家专利(已授权);以第三作者申请了《自发电节能型鼠标中性笔》专利(已授权);以第四作者参与申请了《一种演示压电效应的复合多功能仪器》专利(已授权);参与申请了《压电传感器中压电陶瓷片焊接点的定位装置及方法》专利(已授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每天的实验室生活固然枯燥无味,但是正是这样锻炼了他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躬身志愿服务 毅然选择支教

做孩子们走出黑土乡村的眼睛

在校期间,不管自己的学习、工作有多么辛苦和繁忙,他一直不忘坚持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大一开始,他便加入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跟随志愿者们一起看望孤寡老人,帮助农民工子女,清扫涂鸦墙,参观学习革命圣地等传播爱心,传播希望。上大二后,他先后带队参观学习过萧红故居、铁人纪念馆、四野指挥部、731部队、东北烈士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地,其中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做志愿者2年并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不仅如此,他还在平房区工农小学义务支教服务两个月,和孩子们接触度过的日子成了他大学里最难忘的记忆。除此之外,他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勤工俭学。在十一长假期间,为金立手机和国华眼镜做过促销工作,大三期间更是每晚坚持家教兼职,尽管辛苦忙碌,但是在他眼里这都是应该做的。2014年,他荣获黑龙江省“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优秀志愿者,黑龙江省”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2014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

青春的选择和青春成长从来都不是荒芜的日记,而是一如既往的奋斗与努力,而在此过程中也从来不缺少奉献的勇气和梦想的坚持。在大四面临找工作和考研的双重选择时,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就职高薪工作和大城市户口的机会,果断报名参加了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接力项目。周围同学知道后,纷纷表示质疑和不解,在同学朋友的眼里,如此优秀的他完全可以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到大城市去发展,拿着高薪享受美好的人生。选择支教就是在浪费青春,浪费时间;还有的同学说他傻……面对种种的不解和质疑,他都没有回应,只是微微一笑而过。在他认为:青春需要历练和经历,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接受基层锻炼,磨练坚忍品质。经过层层选拔,他成为我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用汗水和智慧在乡村的土地上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一年的支教工作里,尽管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他的行动却感染了许多人。

2014年8月,他带队奔赴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泰来镇街胜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担任街胜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他也迟疑过,彷徨无措过。但是很快他便凭借在学校时打下的坚实知识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党员的崇高信仰融入到了当地的教学当中。他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志愿服务精神,牢记青春使命,脚踏实地,恪尽职守,不怕吃苦,认真教学。先后在代课班级积极开展“结对子互帮小组”、美术微课堂、科学30分、一月一团课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同时以“星级评比”为依托,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好习”的认知意识;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以“红烛泪,恩师情”为主题的折纸谢师活动,开展以“爱国不含蓄”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在全国第65个少年先锋队建队节来临之际,联合开展“争做星星火炬下的好少年”建队节主题活动;在圣诞元旦双节来临之际,开展“愿望上墙,共同见证”等活动。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开启村小教学多媒体化,实现文字教学到图像教学和语音教学的突破转变,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影像10余次,协助老师多媒体授课近10节;协助学校开展“家校携手,共同成长家长会”、网络安全宣传周学习活动、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举办了“庆六一,艺体大联欢”节日盛会,其中教授全校学生舞蹈《中国范儿》等青春活力舞蹈已列入课间广播操中;受助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爱心研究生开展“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成长梦想分享会,并和全校师生一起过端午节;联合哈理工大四爱心毕业生,建立首个“理工图书角”,并注入新图书100余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良好品格,更让这个即将面临的“消失”的乡村小学焕发生机。

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其他队员展开家访调研,社会调查。两学期里我们共实地家庭走访30余户,累计路程800余里,时达80多小时,形成家访纪实报道3篇,文字记载5万余字。筹划筹备的扶贫帮困项目正在联系进行中。与此同时,针对泰来镇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现状,展开了对经济、教育、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社会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5所学校,4所村小(街胜小学、东明小学、同乐小学、明德小学)和1所初中(街基中学),覆盖了老街基、长胜村、永胜村、福民村、绿化前屯、丰田村、李小班、明月村、同乐村、东明村等10多个村屯,共收集调查问卷600余份。此次社会调查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教育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交流,对以后的支教活动提供了一手有力的资料。

恶劣的地方环境,残忍的黄水风沙,让他心痛不已,好几宿都难以入眠,总觉得要为那里的孩子们做点什么。随后,他发起了“情系泰来,关注风沙儿童”的爱心募捐活动,立刻受到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和询问。活动先后募捐到衣物、学习用具、健康水杯、口罩、字帖、钢笔、书籍、头绳等物资若干,折合50000余元。当爱心物资发到孩子们的手中,看到孩子们开心喜悦的笑容时,疲惫的他终于展开笑颜。

服务期间,他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经无数次都因为孩子们的纯朴善良的行为举止而打湿了眼眶。一年中,他也有过孤独和无助,也曾哭喊过、抱怨过。但是,一想到可爱的孩子们他就暖流涌动,他感受最深的是临近离别时孩子们拉着他的手,有的甚至抱着他的腿,含泪不停地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我们舍不得让你走。”

青春是被需要的,奉献也是值得的。一年里,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基层服务经历,一份难割难舍的师生情,更是对时代青年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层历练,是用足迹丈量无悔青春的最好诠释。

一年泰来行,一生泰来情。他说这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支教结束后,虽然离开了支教地,但他的心却始终留在了那里。回到学校后,他几乎每周和孩子们进行一次网络沟通交流,思念的同时叮嘱孩子们要好学上进。一有空余时间他就返回支教地看望那里的同事、孩子们和左邻右舍,并和支教团新成员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工作新路子和新理念。因为他是第一批到泰来支教的研究生成员,没有比人比他更熟悉那里的实际情况,通过他的个人网络平台,他随时向外界传播哪里的境况,持续争取爱心人士的社会援助。返校截至目前,募捐到物资2000余元,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次终生无悔的事,对于他来说,既是扎根泥土拳拳之心的表达,更是奉献奋斗的青春选择。忠诚需要行进在路上,服务泰来,将爱与奉献的接力不断传承,将一年的支教学习变成一生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和一次教育梦想的执着追寻。让奉献的种子在自己和孩子们的心田落地生根,这是他一年扎根乡村支教服务的真实写照。青春对于他不是简单的自我实现,更是对祖国、人民、孩子带有泥土芬芳的深厚情怀,也是对母校精神和文化的精彩传承。

曾经的经历只能证明曾经的努力,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坎坷。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大学生,其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历程,是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和艰苦奋斗的突出典型,也是全校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他坚信只要用知识武装力量,用梦想引导行动,以身作则,砥砺奋进,定会将青春的梦想放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上一篇:学校召开第二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下一篇:北京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2016年年会成功举办
(作者:佚名 编辑: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