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黑龙江高校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时间:2016年11月17日 信息来源:黑龙江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延安精神,薪火相传;抗大传统,绵绵不断。1946年11月7日延安外国语学校在东北复校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继续开展俄语教学工作。师生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有一种精神叫做理想的坚持,有一种力量叫做信念的坚守。他们,用理想的坚持托起了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希望,他们,用信念的坚守奠基了黑龙江大学今天的光荣与梦想。

 

黑龙江大学肇始于革命圣地延安,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经五次易地、十次更名,间关万里、扎根黑土,现已成为一所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分别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在黑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重大的办学地点变化就是从西北的革命圣地延安来到了东北的松花江畔哈尔滨,我们不仅要思考,“间关万里”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原因?“扎根黑土”又是怎样的一个艰辛历程?值此延安外国语学校东北复校7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回首那段特殊的历史时刻。

告别延安 奔赴东北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虽然迫于形势,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但却加紧了内战准备,仍然企图通过发动战争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七大的讲话中即已指出:“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末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因此,抗战胜利后,如何调整战略布局已成为全党全军的紧迫任务,调整战略布局的关键就是进军东北。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奔赴东北。10月19日留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起草并发出致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此中共中央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人的部队迅速开往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

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东北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培养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及革命胜利后所需的军政干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包括抗大总校在内的多所学校从陕北迁至东北,其中大部分迁往沈阳、长春、佳木斯,只有延安外国语学校是迁往哈尔滨。而此时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俄文系主任卢竞如和俄文教师赵洵的带领下已经按照上级的指示分几批离开延安在去往东北的路上。据老校长赵洵回忆:“9月初下达命令,果然去东北。9月4日,我随杨家岭大队与老黄(赵洵爱人)一起出发了,过桥儿沟和季愚告别,相约东北再见。”

一路跋涉 减员严重

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离开延安后,路经晋察冀解放区前往东北。当时的国民党军加紧侵占解放区的城市,以美械装备的7万余人军队在美国军舰运送下到达秦皇岛,在攻占山海关后进入辽西,企图在苏军撤出后全部接管东北,“双十协定”签字后,全国性内战危机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日益严重。奔赴东北途中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受到了严重的阻拦和干扰,徒步行军的速度缓慢。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1946年4月,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才到达吉林省长春市,因战争和土地改革迫切需要干部,中共中央东北局把部分师生分配到部队和工作队去下乡搞土改,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参战,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直到6月末,卢竞如才带领一少部分师生抵达哈尔滨,随即到中共北满分局汇报情况,领取任务。此时,赵洵已被派到当时东北最北的省份北安省担任机要翻译,卢竞如在东北局担任机要秘书,由于所剩师生数量极少,已不具备复课条件。

精心筹备 艰辛复校

尽管不能立即复课,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的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深知培养军政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他从战略发展考虑,仍然坚决要求外国语学校要尽快在哈尔滨复校,理由是解放战争和建立新中国,将很快需要大批俄语翻译人才。曾担任过抗大校长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的林彪,非常赞同刘亚楼的意见,将迁到哈尔滨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划归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领导,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刘亚楼兼任校长,卢竞如任副校长兼教育长,并马上着手筹备复校。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有老校友回忆说:“没有刘亚楼就没有延安外语学校很快复校,这是事实。”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在繁忙的军务工作之余,刘亚楼仍然分出一部分精力考虑和安排外语学校复课的问题,他特意从北安调回赵洵负责教务工作,全力筹办外语学校复校事宜,赵洵同时兼任刘亚楼的机要秘书。后来又从军队调来魏传贤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参加学校筹建工作的还有从延安来的谢家彬、邓友民、金毅夫等。刘亚楼在校址的确定上特别选择在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大直街163号中长铁路局的一栋大楼里。这里东临圣尼古拉大教堂,西面是中东铁路局,南面是苏联领事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俄语学习环境。经过多方的努力,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于1946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二十九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式开学。开学式结束后,师生们还特意去电影院看了一场苏联电影。

战事紧张 临时转移

由于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属于军事干校性质,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军政翻译,所以管理全部军事化,从学校创办起,就形成了一个革命的战斗集体。复校之初,赵洵通过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聘请苏侨舍列波娃和库兹涅佐夫两家担任学校的俄语教师,为学生学习俄语提供便利条件。1946年12月,国民党向北满进攻,哈尔滨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决定外国语学校随同总部非战斗机关人员暂时迁往佳木斯市。由于正、副校长另有职守,没有随学校转移佳木斯,后经张闻天推荐,东北局调佳木斯东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季愚到学校任政治处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代理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在佳木斯期间,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其艰苦,暂时居住在一所被日寇破坏了的兵营里。时值寒冬,窗子没有玻璃,屋里没有暖气,墙上挂满了白霜。广大师生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相互激励,用破暖气片和废铁板做成炉子,用倒塌的房梁、门窗当燃料生火取暖做饭。大家把墙壁粉刷一新,装上门窗,铺上地板,就在这样的简陋环境里开始上课了。一起迁往佳木斯的还有那两个苏侨家庭,其中一位还带着尚未满月的孩子,但他们与师生们同甘共苦,令人倾佩。老校长王季愚曾回忆说:“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七位与我们共患难的苏侨教师”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由于当时的后勤供给只有口粮、军装,其他学习和办公费用一概自给,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短缺,学校将从延安带出来的黄金全部卖掉,买了十几台日军撤走时留下的破汽车,在集宁金矿上跑生意赚钱,解决师生的学习生活供给问题。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是师生们的热情却不减。除夕晚会上,大家翩翩起舞,笑声彻夜不停。老校长赵洵回忆说:“这样的青春的心绪、欢乐、活力,也许一生中只能遇见这样一次吧!”许多当年的同学在回忆自己革命生涯时,都把外国语学校作为人生的启蒙之地,踏上革命之路的起点。

捷报传来 胜利返程

此时的东北的战场方面,南满军区部队与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三个主力纵队,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方针,实行南北配合作战,进行了“三下江(松花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东北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7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北满局势日趋稳定。师生们也倍受鼓舞,得到上级把学校迁回哈尔滨的命令后,按照事先做好的搬迁计划,开始了“胜利的进军”,把学校的物品、图书、文件整理装箱运上火车。虽然是坐在闷罐车里,但师生们一路唱着革命歌曲,情绪十分高昂。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学校迁回哈尔滨后,校址仍然是南岗区大直街163号,但是由于又陆续有新学员增加,刘亚楼又将原沙俄霍尔瓦特中学的北楼拨给学校使用,即后来校友们常提起的马家沟校舍。在马家沟校舍,刘亚楼每次从前线回来都要在大礼堂做一次形势报告,介绍我军东北解放战场的胜况,鼓舞士气。学校还大量聘请俄侨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不但专业课教师请俄侨担任,就连助教、打字员、舞蹈老师、喊操员、清扫工都是苏侨。学校墙上张贴的是俄国的名人名言,广播里放的是俄语节目,一个“俄语化”的教学环境就此展开。

前辈精神 永志难忘

从1946年到1948年,东北处在极不稳定的战争环境之下,即使战事相对稳定之时,由于暗藏的敌人还没有肃清,特务、土匪、流氓仍然猖獗,但学校始终坚持教育工作,坚守办学使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储备翻译和外交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发扬延安外语学校的光荣传统,秉承了抗大的良好校风,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为新中国的外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后来哈外传的外语教育的繁荣积蓄了力量。

间关万里 扎根黑土——纪念我校东北复校70周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一路奔波跋涉到达哈尔滨,到复校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从战事紧张迁校佳木斯,再到局势稳定迁回哈尔滨,以林彪、刘亚楼为代表的东北民主联军将领用对俄语教育的坚持体现了共产党人战略眼光的远见卓识;以卢竞如、赵洵、王季愚等为代表教师用对党的忠诚和对教学工作的坚守诠释了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以舍列波娃和库兹涅佐夫为代表苏侨家庭用忘我的工作态度表达了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复校至今,七十载已过,作为后人,这一切我们都将永远铭记!(本文参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黑龙江大学校史》《往事——校友回忆录》《平凡人生——王季愚传略》《延河畔的外文学子们》以及部分老校友回忆文章)

上一篇:2016年全省“119”消防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下一篇:全省高校教师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道德模范人物群体颁奖典礼在我校举行
(作者:佚名 编辑:黑龙江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